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用户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今天是: | 历史上的今天 【招商人@ZSR】助力招商引资工作!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招商站群 > 四川 > 招商载体

四川省成都市简介[v]

时间:2022-11-02  来源:成都市人民政府网  作者:不详
打印打印本文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欢迎投稿欢迎投稿  正文字号大小调整 --

[四川省成都市简介[v]]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四川]-[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成都市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成都是古蜀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天府之国”的中心,有着世界罕见的3000年城址不迁、2500年城名不改的历史特征。前316年,秦灭蜀,始设蜀郡并成都县。前311年,仿秦制重建城垣,为有文献记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之始,迄今已有2300多年。汉因织锦业发达专设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锦城”之称,五代后蜀时遍种芙蓉,故别称“芙蓉城”“蓉城”,简称“蓉”。1921年始设市政筹备处,1928年正式设市。

  【地理位置】

  成都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青藏高原东缘,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市毗邻,南面与眉山市相连,西南与雅安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54′~104°53′、北纬30°05′~31°26′之间。2020年,全市土地面积为14335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48.5万平方公里)的2.9%。其中,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977.1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成都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属于四川盆地边缘地区,以深丘和山地为主,海拔大多在1000~3000米之间,最高处位于大邑县西岭镇大雪塘(苗基岭),海拔高度为5364米;东部属于四川盆地盆底平原,为岷江、湔江等江河冲积而成,是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主要由平原、台地和部分低山丘陵组成,海拔高度一般在750米上下,最低处在简阳市沱江出境处河岸,海拔高度为359米。成都市由于巨大的垂直高差,在市域内形成三分之一平原、三分之一丘陵、三分之一高山的独特地貌类型;由于气候的显著差异,形成明显的不同热量差异的垂直气候带,因而在区域范围内生物资源种类繁多、门类齐全,分布又相对集中,为发展农业和旅游业带来极为有利的条件。

  【气候特点】

  成都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雨量丰富,四季分明,雨热同期。除西北边缘部分山地以外,成都市大部分地区表现出的气候特点是:夏无酷暑,冬少冰雪,气候温和,夏长冬短,无霜期长,秋雨和夜雨较多,风速小,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2020年,成都市年平均温度为15.5~18.2℃;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6.6~39.5℃,年极端最低气温为-3.5~0.3℃;最热月出现在6—8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成都市年总降水量为829.4~1784.3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7—8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暴雨期普遍出现在5—8月。成都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718~1650小时。

  【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

  成都市土壤资源丰富,有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黑色石灰土、棕色暗针叶林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暗棕壤;土壤类型多样,养分充分,土层深厚,质地适中,适宜各种农作物及林草生长。

  森林资源

  成都市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部龙门山、邛崃山区,距离中心城区均仅有100千米左右;龙门山和龙泉山为成都市重要的生态屏障。成都市有8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3个、县级3个;森林树种丰富,植被良好,景色优美,林间包含有珙桐、玉龙厥、光叶厥等珍稀植物,栖息着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珍稀动物。2020年,全市有森林面积864.3万亩,森林覆盖率40.2%,活立木总蓄积量3677.35万立方米。

  生物资源

  成都市生物资源十分丰富,2020年在域内记录维管束植物4459种,其中蕨类植物304种、裸子植物82种、被子植物4073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珙桐、红豆杉、独叶草等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连香树、楠木、香果树等38种。域内记录陆生野生动物700种,其中兽类129种、野生鸟类496种、两栖类动物33种、爬行类动物42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雪豹、川金丝猴、绿尾虹雉等15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小熊猫、黑熊、大鲵、红腹锦鸡等80种。成都市种植业、养殖业发达,水稻、小麦、油菜籽面积大,产量高;蔬菜品种丰富,四季常青,终年不绝;家禽、家畜饲养普遍,尤以生猪养殖全国著称;水产养殖异军突起,冷水特色渔业发展很快;经济林木资源种类较多,包括果树、茶树、桑树及木本油料植物;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川芎、郁金以及“三木”药材(杜仲、厚朴、黄柏)既能野生又宜家种,畅销全国,山区还拥有贝母、虫草、天麻等名贵药材;花卉和环保植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其种植面积、培育品种、生产数量都有大幅度提高。

  矿产资源

  成都市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铁、钛、钒、铜、铅、锌、铝、金、银、锶、稀土等金属矿产,以及钙芒硝、蛇纹石、石膏、方解石、石灰石、大理石、煤、天然气等非金属矿产,共60种。截至2020年底,成都市开采矿种有地热、矿泉水、水泥用石灰石、水泥用泥岩、砖瓦用页岩等矿产。成都地区开发利用天然气历史悠久,至迟在西汉年间,邛崃就利用天然气(火井)从事煮盐,有近2000年的历史;天然气探明储量16.77亿立方米,是成都市的优势矿产资源。

  水利资源

  2020年,成都市地表水资源总量119.4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1.66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20.23亿立方米。成都市地处长江支流岷江及沱江流域,岷江及沱江干流穿越市境,市境内岷江干流长96千米,沱江干流长146千米,岷江、沱江流域面积分别占55%、45%。成都市过境水量中以岷江过境水为主,不仅水量丰富,而且水质优异,洪枯变化较小,地势居高临下,便于自流引用,为成都主要供水水源。成都市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且埋藏深度较浅,含水层厚度大,便于开发利用;但因城市化的进程,使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故对地下水应以保护为主,适度进行开采。截至年底,全市已建成水库243座(大型1座、中型6座、小一型53座、小二型184座)。

  自然景观

  成都市是全国著名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自然景观十分丰富。成都处在由剑门蜀道、九寨沟、成都、峨眉山、长江三峡等旅游胜地组成的四川旅游环,以及由北京、西安、成都、昆明、桂林、广州等旅游中心组成的全国旅游环的结点上,又是内地前往西藏的主要通道,优越的旅游地理位置为开发利用丰富的成都旅游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成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水俱全,自然风光绮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成都的山景具有高、险、奇、秀、幽的特色,有如“天下幽”的青城山、雄奇多姿的九峰山、高耸挺拔的西岭雪山、景色秀美的玉垒山;水景中有汹涌湍急的溪流,清澈明亮的水潭,飞珠溅玉的瀑布,秀美如画的湖泊;生物景观中有少见的桂花林、箭竹林、杜鹃林等植物群落,以及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成都市的旅游资源丰富,截至2020年底,有组合不同、风格各异的国家A级旅游景区91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50个、国家AAA级及以下旅游景区共40个),以及众多省、市级风景片区。

  【历史沿革】

  成都具有悠久而独特的历史始原,文化积淀极其深厚。早在距今约4500年至3700年,成都平原已出现被后世称为“宝墩文化”的一系列古蜀先民的聚落中心。这些聚落中心均已夯筑了城墙,建筑了祭祀和集会的场所。根据“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历史遗存,基本可以推定,至迟在殷商晚期至西周初期,今成都一带已经成为古蜀王国的中心都邑所在;而根据成都商业街战国船棺葬群的发现则进一步证明,至迟在战国早期,今成都市区中心可能已经出现比较规范的古典城市,极有可能就是古籍所说的古蜀最后一个王朝“开明王朝”的国都。公元前316年,秦灭蜀,以其地设置蜀郡,在蜀王旧都一带置成都县,为蜀郡治所。公元前311年,蜀郡守张若在蜀国都城成都的基础上,修筑成都大城和少城,城市规制仿照秦都咸阳,这一重大事件被后世公认为成都建城的标志。此后,蜀郡守李冰在蜀人治水事业的基础上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把成都平原造就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为成都城市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使成都迅速成为西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自秦代兴建成都大城2000多年以来,成都城市或毁而重建,或扩而新建,城址从未迁徙,“成都”这一名称也从未改变,在中国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之中是绝无仅有的。两汉时期,成都城市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到西汉末年已成为仅次于长安的全国第二大手工商业都会。成都不仅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商品经济活动的中心,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重要口岸。从两汉至三国蜀汉,成都精美的蜀锦一直受到官方和民间高度赞赏和欢迎;这一时期,成都因出现一座专门织造蜀锦的官营作坊“锦官城”而获得“锦官城”和“锦城”两个别称。唐代,以成都为中心的“剑南西川道”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当时有“扬一益二”之说。中唐以下,成都又成为唐王朝的“南京”。五代前、后蜀和两宋,成都的繁荣再一次达于鼎盛,后蜀主孟昶下令在成都城上遍植芙蓉,成都故此得到“蓉城”的别称。宋代,四川地区被划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简称“川峡四路”,故“四川”一名即由此而得,成都为益州路治所在。元代,建置四川等行中书省,简称四川省,以成都为治所,这是成都为省治之始。明代,在四川建置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成都为布政使司治所。明末清初,成都地区先后发生张献忠大西军、明军及清军之间的多次战争,城市遭到毁灭性打击,整个城池成为一片废墟,四川省的治所也一度被迫从成都移往川北的阆中;从康熙到乾隆,清政府推行“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政策,鼓励垦荒占田,使川西平原和成都城市经济再度繁荣。经过康熙、乾隆年间的两次重建和扩建,一座宏伟的成都新城又重新屹立于原来的旧城址之上。清代,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改为四川省,成都为四川省治。民国初年,成都仍为四川省治所在地。1922年,成都、华阳两县合并为市,成立市政公所,县治保留。1928年,成都市政府建立,成都市为省辖市、省会。1949年12月,成都解放,始为川西行政公署驻地。1952年,行署撤销,恢复四川省建制,成都市为四川省省会至今。

  【行政区划】

  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也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成都市的行政辖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经调整逐步扩大:1976年将温江地区的双流县、金堂县划入成都市管辖;1983年,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撤销温江地区,将其10个县并入成都市;1990年,调整成都市区划,将原来的5个区划分为7个区;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原新都县、温江县撤县设区;2015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双流县撤县设区;201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资阳市代管的县级市简阳市改由成都市代管;201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原郫县撤县设区;202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原新津县撤县设区。截至2020年,成都市辖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龙泉驿、青白江、新都、温江、双流、郫都、新津12个区,简阳、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5个县级市,金堂、大邑、蒲江3个县。另外,成都市有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新区——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2014年10月2日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新区);2020年4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设立成都东部新区。

  【经济发展】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91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2.8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6114.3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13219.9亿元,增长9.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0%、28.6%和69.4%。三次产业结构为2.9∶30.7∶66.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4622元,增长6.7%。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9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272.9亿元,增长12.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75.0%,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237.6亿元,增长3.6%。税务部门组织税费收入5288.2亿元,其中组织税收收入(不含海关代征)3275.9亿元,增长12.0%。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四川省简介[v] 下一篇:四川省自贡市简介
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 户 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还没有注册?
评论表情:
  验证码:
站内搜索
推荐阅读
政府招商引资协议存在问题及示范文本的完善对策之我见
政府招商引资协议存在
招商经验 | 十年“老招商人”的工作笔记
招商经验 | 十年“老
“新质生产力”究竟是什么?十个方面为您全解析
“新质生产力”究竟是
预制菜产业链“5张招商图谱”+龙头企业名单!
预制菜产业链“5张招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招商秘书